学界资讯
学界资讯
所在位置: 首页» 学界资讯
张越教授主编三卷本《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论》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
发布时间:2025-06-30     浏览次数: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重大项目研究成果转化、中心研究员张越教授主编的三卷本《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论》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2561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来自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湖南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机构和高校的领导、学者和编辑以及部分该书作者参加会议。



湖南人民出版社张勤繁社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刘林海院长先后致辞。湖南人民出版社向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历史学院赠书。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徐畅副院长主持致辞和赠书仪式。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杨共乐教授主持会议的专家研讨环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论》主编张越教授介绍了研究撰写这部著作的起因和过程。三卷本《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论》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的重大研究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历程及重大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转化,该项目的结项鉴定等级为“优秀”。湖南人民出版社将该项目研究书稿纳入“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并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最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于202412月出版。张越教授向与会学者分享了课题组的学术收获和研究感受,并对湖南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杨艳秋研究员认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前沿成果,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的一部力作。这部著作的出版,有利于我们继续开拓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空间,启发我们如何突破单一的文本阐述形式,把文本研究与时代语境相结合,从史料、理论和现实层面三个维度阐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刘兰肖副主任说,这部著作表现出“守正创新”的突出特点和直面问题的理论勇气,作者以扎实的史料为基础,把唯物史观史学置于时代中作动态考察,明确其学术建树和现实作用,用大量的实证研究和学理分析,回应了一直以来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各种质疑,捍卫了中国马克思主史学的历史地位。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吴向东教授指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论》是该书主编及课题组成员长期进行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长期进行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研究的结晶,展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学术自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史学中的实践和发展。在今天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的过程中,该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也有启发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吴英研究员认为,这部著作具有明显的问题意识,全书做到了史论结合,专门论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中的重大历史理论问题的争论,提升了该书的理论层次,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的重要标志性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史学编辑部主任晁天义编审指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论》从历史的事实角度和理论的逻辑角度澄清了许多重要问题,这部著作的研究表明,一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构建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需要认真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新时代中国史学的发展更需要总结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价值。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朱洪斌教授认为,这部著作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态从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两个层面全面、丰富、深刻地揭示出来,作者在研究中将语境、文本、史料相结合,使得在许多老问题和新问题上都有独到见解。马克思主义史学在近现代中国史学中的影响是最大的,该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张昭军教授强调,唯物史观史学从形成和发展,到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中国史学主流,再到改革开放后的继续发展,一直存在着各种争议和不同评价,这部书以史实和史料为基础,对研究对象给于充分的了解和理解,作者重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研究,在观点、研究方法和编纂体例上都有时代新意。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孙会修副教授指出,三卷本《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论》内容宏富,体大思精。几十年来,不管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由热变凉还是由凉变热,作者始终如一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书中反映出开放性的研究视野,完整展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面貌,做到了有通有专,既纵横交错又条理清晰,对史学史书写具有示范性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朱露川副教授认为,这部著作全景式重构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术谱系,对马克思主义史学中的许多关键性理论问题作了深入辨析,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史学以唯物史观社会形态理论为核心探讨中国历史整体进程过程中所具备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作者紧扣当下我们关注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具有从解构到建构的整体史学研究取向。

湖南人民出版社黎晓慧总编辑和贺娅副编审先后从编辑出版的角度谈了她们对这部著作的认识。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杨共乐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说,这部书的明显特点是,阐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探索和重大问题争论的详细过程,在研究的深入性和动态发展方面有明显推进,作者以问题为导向,把问题置于时代中,突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及马克思主义史学对中国史学的影响,考察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与时代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历史面貌。全书力图阐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回应时代之需、应对时代问题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论证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既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我们的研究永远在路上。



撰稿  汤阳

2025.6.3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