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中心动态
所在位置: 首页» 中心动态
中国人民大学包伟民教授受邀举行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15-05-27     浏览次数:
    5月26日,受我中心游彪教授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包伟民教授于教四楼306教室做了一场题为《史书与史事:历史文献阅读体会点滴》的学术报告。该讲座由游彪教授主持。本科生及部分硕士、博士生聆听了报告。
    包伟民教授首先阐述了自己对于历史文献阅读的态度:“中国传统历史,尤其如唐宋以下历史,以传世历史文献为主要的讨论依据。解读传世历史文献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史学研究者的水平”。之后,他进一步介绍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其一、“从平面走向立体”,提高“例子”的典型性;其二、“学术史与历史记载的交叉点”,往往可以是一个新议题的起点;其三、“走向历史场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历史文献”。
    包伟民教授在报告中着重介绍了唐宋史研究中的代表性文献,如《贞观政要》、《资治通鉴》、《新唐书》、《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等,以及宋代多部地方志和宋人文集。他以此为基础,结合今人论著中一些具争议的章节,说明“现存唐宋文献,是原始者属二手,多数都是三手以下材料,未发之覆所在多有,后人往往附会,清人又有意窜改,都有一个求真求实的任务。”他还提出,历史研究者应“走向历史场景”的观点(读史者有时需要有一种“移情”的能力,也就是要设身处地、从当时人们的思维出发,去解读他们留下来的历史信息)。
    最后,包伟民教授回答了在座师生的提问。游彪教授发言总结,报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