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动态
中心动态

我中心孙立新教授应邀参加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
发布时间:2015-08-28
浏览次数:
2015年8月24至25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青岛会议——青岛的城市化与国际化”在青岛举行。来自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及国内专家学者4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青岛的城市化和国际化”这一主题进行研讨和交流。
我中心孙立新教授和德国格拉夫斯瓦尔德大学米夏埃尔•诺特教授共同召集了圆桌会议“记忆中的海洋:青岛与中国海洋事业的兴起”。孙立新教授在会上提出重要观点:“青岛国际化具有‘后起’特征”。他指出,从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决议在胶澳设防到1949年青岛解放,在近60年的时间里,先后有美、英、俄等14个国家在青岛建立了领事馆(署)、总领事馆或代表机构。众多外国领事馆的进驻,充分说明近代青岛已与国际社会发生了广泛接触和交往。不过,与广州、上海、武汉、天津、烟台等“通商口岸”相比,青岛的国际化还有较大差距,而且颇具“后起”特征。孙教授的观点引起了参会学者的关注,并被《半岛都市报》进行了重点报导。

我中心孙立新教授和德国格拉夫斯瓦尔德大学米夏埃尔•诺特教授共同召集了圆桌会议“记忆中的海洋:青岛与中国海洋事业的兴起”。孙立新教授在会上提出重要观点:“青岛国际化具有‘后起’特征”。他指出,从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决议在胶澳设防到1949年青岛解放,在近60年的时间里,先后有美、英、俄等14个国家在青岛建立了领事馆(署)、总领事馆或代表机构。众多外国领事馆的进驻,充分说明近代青岛已与国际社会发生了广泛接触和交往。不过,与广州、上海、武汉、天津、烟台等“通商口岸”相比,青岛的国际化还有较大差距,而且颇具“后起”特征。孙教授的观点引起了参会学者的关注,并被《半岛都市报》进行了重点报导。
